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营口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3:09:36  浏览:95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营口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规定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


营口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规定

(一九九五年四月五日市人民政府发布营政发[1995]1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实行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市城乡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

第四条实行股份合作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股东(法人、自然人)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享受应有权益,承担有限责任;

(四)实行民主管理,表决议案采取一人一票制;

(五)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第二章 组建程序

第五条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须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决定,主管部门同意。

第六条新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发起人须与合作者共同协商一致并签订协议书。

第七条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职工代表大会决议、企业章程和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小型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由发起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股东协议书、企业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其中,市属企业,经市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体改委审批;市(县)区、乡镇企业经主管部门同决后,报市(县)、区体改委或本级政府授权部门审批,并报市体改委备案。

第八条股份合作制企业经批准后,除国家规定专项审批和发放许可证的企业外,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份合作制企业营业执照,再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

第九条城乡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应在清产核资或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本着以下原则界定产权:

(一)企业中的原始投资及其增值部分,归原投资者所有;

(二)职工集体积累部分,归职工集体所有;

(三)企业税前还货形成的资产和减免税形成的资产,归原企业投资者所有。

第三章 股权设置

第十条新设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其全部资产由等额股份构成,不论股权属谁所有,一律同股同利。

第十一条允许企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股分全作制企业可设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股份全作制企业还可设集体股和积累股。

第十二条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本,根据资产归属和资金来源,划为下列股份:

(一)国家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股份;

(二)集体股:指本企业职工的公共积累所形成的股份;

(三)法人股: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股;

(四)个人股:指本企业职工个人投资形成的股份;

(五)积累股:指将企业集体劳动者积累的资产量化给劳动者个人所形成的股份。

第十三条集体所有制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集体积累的资产来源比较清晰的,允许将职工集体积累按照职工个人的工龄长短、贡献大小等条件量化到职工个人,做为职工个人的积累股。在职职工退休或调离后可将此股本的全部或部分在本企业内部职工中转让或由本企业收购,具体方案股东大会决定。

第十四条由集体企业改组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国家减免税形成的资产、税前还贷形成的资产、经济联合组织在企业投资形成的资产及接受无偿捐助和捐赠形成的资产,不得量化到职工个人,应做为集体股,由企业集体使用。

第十五条国有小型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资产可以不入股,可按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资产占用费,也可将全部或部分国有资产出售给企业职工。提取的资产占用费或出售的国有资产收益部分,原则上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收缴。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将国有资产的收益部分用于归还企业的货款或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支出及离退休人员的保险费积累。

第十五条国有小型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资产可以不入股,可按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资产占用费,也可将全部或部分部分国有资产出售给企业职工。提取的资产占用费或出售的国有资产收益部分,原则上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收缴,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将国有资产的收益部分用于归还企业的货款或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支出及离退休人员的保险费积累。

第十六条各类积累股的股东权益应在企业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十七条企业注册登记后任何股东不得抽回出资,但可以转让(个人股只能在本企业内部转让)。

第十八条职工死亡、退休、调离时所所持的个人股份数额不大又不便转让时,可由本企业予以收购。

第十九条股份全作制企业不发行股票,只发企业内部股权证。内部股权证由企业自行发行。

第二十条股份全作制企业中的国家或集体股的股权同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的企业主管部门代表按国家规定监督。

第四章 分配

第二十一条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依法纳税,税后利润的分配按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必须贯彻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只分红,不拿息的原则。

第二十二条集体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税后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弥补企业的上年度亏损;

(二)提取公积金;

(三)提取公益金;

(四)支付股利。

第二十三条法人股分得的红利可以提取也可以转增股本;集体股分得的红利用于弥补原企业福利基金的超支或转增股本。

第二十四条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股本,公益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第二十五条股份全作制企业发生亏损时,不得分红,其亏损可用下一纳税年度所得抵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抵补的,可以逐年延续抵补但连续抵补期限不得超过五年。连续抵补五年仍然不足弥补亏损的,用公积金弥补,仍然不足以弥补亏损的,用股本金按比例抵补。

第五章 体制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并设立董事会。董事会股东会的执行机构。董事由股东会选举和罢免。董事会成员不少于三人(必须是奇数),董事会聘任经理(厂长)和其它高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七条企业的出资人为企业股东,股东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股东会并享有表决权;

(二)选举董事会面员和被选举为董事会成员;

(三)依照企业章程规定获得股利,转让出资;

(四)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五)企业终止后,依法分得企业剩余财产。

第二十八条股东必须认真履行下列义务:

(一)缴纳所认缴的出资;

(二)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承担企业债务;

(三)企业办理工商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

(四)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九条股东会拥有下列权力:

(一)选举和罢免董事;

(二)审议批准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三)对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股东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四)修改企业章程;

(五)企业章程规定其他的权利。

第三十条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二)确定企业经营方针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三)批准企业的规章制度;

(四)听取并审查经理(厂长)的工作报告;

(五)审议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聘任和解聘经理(厂长)和由经理(厂长)提名的副经理(副厂长)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并决定对他们的奖惩;

(七)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一条企业经理(厂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实施股东会、董事会决议;

(二)拟订企业发展规定、生产经营计划草案;

(三)拟定企业经营方针和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四)制定企业规章制度;

(五)拟定企业年度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提名副经理(副厂长)并决定企业副经理(副厂长)以下职工的奖励和处分;

(七)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二条股份全作制企业原则上应设立监事会,监事会人员组成和职权由企业章程规定。

第三十三条股份合作制企业依法亭有生产经营、资产处置、劳动用工、工资奖金分配、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产品和劳务定价、投资决资等自主权,任何部门不得侵犯。

第三十四条股份合作制企业所得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工资和红利收入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六条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坚持工资总额增长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和职工平均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前提下,可自主决定年度工资总额,由财税部门实行监督。

第三十七条股份全作制企业有权决定用工形式和招工条件、方式、数量、时间。

第三十八条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实行保险制度,按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金和行业保险金。

第三十九条股份合作制企业享受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十条股份全作制企业破产,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一条正在实施“公有私营”、“内联”和“嫁接”等资产经营形式的企业,要创造条年向股分制或股份合作制过渡,确有困难的,允许其它经营形式存在。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由营口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与上级规定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行政执法主体公告管理规定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第126号

《深圳市行政执法主体公告管理规定》已经2003年4月29日市政府三届八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于幼军

二○○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深圳市行政执法主体公告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行政执法主体,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主体依法行使职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执法主体的公告管理适用本规定。但属国家和省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主体除外。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设立,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机构和其他组织。

第四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在市政府公告的职责和权限内依法实施执法活动。未经公告或者超越公告的职责和权限范围的执法活动无效。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以下简称市法制工作部门)负责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前的审查工作。

市级行政执法主体由市法制工作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报市政府批准公告。

各区行政执法主体由各区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并经市法制工作部门复核后报市政府批准公告。

第六条 行政执法主体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设立;

(二)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执法职责和权限或者政府调整执法职责和权限的正式文件;

(三)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

(四)有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和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

(五)有财政部门核拨的经费;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七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提请行政执法主体审查时,应当报送下列材料:

(一)部门或者组织负责人签署的提请审查的公函;

(二)依法设立行政执法主体的正式文件;

(三)规定行政执法主体执法职责和权限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者政府调整执法职责和权限的正式文件;

(四)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机构编制的文件;

(五)行政执法主体公告文本。

第八条 市法制工作部门、区政府对提请审查的行政执法主体是否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并在受理提请审查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意见,书面通知提请审查的机关或者组织。

经审查、复核符合规定条件的,市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在作出审查或者复核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提请市政府批准公告。

第九条 行政执法主体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行政执法主体名称;

(二)执法职责和权限;

(三)主要执法依据;

(四)办公地址、咨询和投诉电话。

第十条 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进行公告。

行政执法主体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公告后,相关部门可以将市政府批准的公告文本在本市政府信息网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布。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后发生下列情形的,必须重新提请审查和公告:

(一)行政执法主体发生分立;

(二)行政执法主体发生合并;

(三)行政执法主体名称变更;

(四)行政执法依据变更;

(五)行政执法职责和权限变更。

第十二条 发生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的,有关部门应在规定该情形的法律、法规、规章或正式文件生效日后15个工作日内,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的要求提请市法制工作部门或者区政府进行审查,市法制工作部门或者区政府按照本规定第八条处理。

行政执法主体发生第十一条第(一)项情形的,由分立后的机关或组织提请审查;发生第十一条第(二)项情形的,由新成立的机关或组织提请审查;发生第十一条第(三)、(四)、(五)项情形的,由原提请审查的机关或组织提请审查。

行政执法主体的办公地址、咨询和投诉电话发生变更的,由原提请审查的机关或者组织直接提请市政府办公厅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公告。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主体经市政府批准后,市政府办公厅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行政执法主体公告文本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公告。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在其法定职责和权限内,依法委托符合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执法活动。

委托机关对受委托组织实施委托范围内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并对该活动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活动,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

委托机关在委托期间不再行使已经委托给受委托组织的行政执法权。

第十五条 受委托实施行政执法活动的组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有符合条件的执法工作人员;

(三)在行政执法中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委托符合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执法活动,应当与受委托组织订立委托行政执法协议书。委托行政执法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委托机关和受委托组织的名称、地址;

(二)委托机关的执法依据;

(三)委托的执法事项和权限;

(四)委托的期限;

(五)受委托组织的执法经费来源;

委托行政执法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委托行政执法协议书必须由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双方单位的印章。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与受委托执法组织订立委托行政执法协议书后10个工作日内,将委托事宜提请市法制工作部门或者区政府审查。提请审查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签署的提请审查的公函;

(二)受委托组织设立的正式文件;

(三)委托行政执法协议书;

(四)受委托组织执法人员名单和执法经费来源证明;

(五)受委托执法组织的公告文本。

第十八条 市法制工作部门、区政府对委托行政执法的必要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在受理提请审查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意见,书面通知提请审查的机关。

经审查、复核确有必要且符合规定条件的,市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在作出审查或者复核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提请市政府批准公告。

第十九条 委托行政执法期限届满后,如果需要继续委托的,委托机关应当在委托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内与受委托组织重新订立委托行政执法协议书,并按照本规定提请审查和批准公告。

第二十条 委托机关发现受委托组织违反委托协议或者违法实施委托执法活动的,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委托。

第二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定实施行政执法活动的行政机关、机构或者组织,向市法制工作部门和市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和提出意见。

第二十二条 市法制工作部门发现未按本规定批准公告的行政机关、机构或者组织实施行政执法活动的,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向市政府报告,由市政府责令该行政机关、机构或者组织停止实施执法活动。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实施行政执法活动的行政机关、机构或者组织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市监察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市行政执法主体和受委托执法的组织的名录。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定发布前已经实施执法活动的行政执法主体和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执法活动的组织的审查和批准公告,应当自本规定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

商法典(商法典-第1001至1100条)

澳门


商法典


[ 商法典 - 目录 ] [ 商法典 - 条文目录 ] [ 第40/99/M号法令 ] [ 商法典 - 第001至100条 ] [ 商法典 - 第101至200条 ] [ 商法典 - 第201至300条 ] [ 商法典 - 第301至400条 ] [ 商法典 - 第401至500条 ] [ 商法典 - 第501至600条 ] [ 商法典 - 第601至700条 ] [ 商法典 - 第701至800条 ] [ 商法典 - 第801至900条 ] [ 商法典 - 第901至1000条 ] [ 商法典 - 第1001至1100条 ] [ 商法典 - 第1101至1200条 ] [ 商法典 - 第1201至1268条 ] [ 商法典 - 词汇索引 ]



第一千零一条
(保险金额高于可受保价值之保险)
一、如保险人或被保险人恶意以高于保险利益之实际价值之金额订立保险合同,则得撤销该合同。
二、然而,如保险人系以善意订立该合同,则有权收取直至知悉被保险人意图时之保险期间之保险费。
三、如被保险人无恶意,则合同仅于保险标的物之实际价值范围内产生效力,而投保人有权请求减少保险费。
第一千零二条
(与多名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
一、如就同一风险于同一时期内分别向多名保险人为同一利益订立保险合同,应将已有其它保险合同一事通知各保险人。
二、如被保险人恶意不作出通知,所有保险人均不承担支付赔偿责任。
三、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得请求任一保险人在保险金额范围内作出应付之全部赔偿。
四、支付赔偿之保险人按保险金额之比例对其他保险人享有求偿权;如其中一名保险人破产或其中一份保险合同无效或不产生效力,有关份额由其它保险人分摊。
五、如属其中一名保险人应负无限责任之民事保险,上款所规定之求偿权,按相当于保险合同之保险费之比例向其它保险人行使。
第一千零三条
(重复保险之排除)
一、如投保人订立合同时不知悉因此产生重复保险,得请求解除合同或将保险金额减少,并根据可受保价值中不受保障之部分按比例减少保险费。
二、如于订立多个保险合同后可受保价值减少,投保人可解除最后订立之保险合同,或按上款之规定请求减少保险金额。
三、然而,如保险人按一定份额或金额分担风险,不论彼此是否有协议,投保人仅得请求按比例减少保险金额及保险费。
四、撤销合同、解除合同,以及减少保险金额及保险费,仅于保险期间届满后产生效力。
五、如投保人于知悉重复保险后不立即行使撤销、解除或减少之权利,该等权利消灭。
第一千零四条
(共同保险)
一、如透过保险合同各方当事人之事先协议由多个保险人对一定风险共同承担责任,则各保险人仅按所保障之风险之份额或所承担之保险金之比例承担责任,但另有约定者除外。
二、在共同保险合同中,应指定其中一名保险人作为主管,以便在法律及合同之范围内向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代表其它保险人,但不影响上款之规定之适用。
第一千零五条
(若干风险之排除)
对于地震、战争、恐怖活动、动乱及民众暴动所导致之损害,保险人不承担责任,但另有约定者除外。
第一千零六条
(救助义务)
一、如保险事故发生,被保险人应按具体情况为避免损害扩大而采取适当措施。
二、救助费用由保险人按保险金额与受保价值之比例负责,即使救助费用与损害金额超过保险金额且救助目的并未达成亦然,但保险人证明该等费用系轻率作出者除外。
三、被保险人为避免或减少事故之损害而使用之方法对保险标的物直接造成之物质损害,保险人须承担责任,但保险人证明该等方法系轻率使用者除外。
四、如保险人参与救助或保存保险标的物,不影响其权利。
五、如被保险人提出请求,参与救助之保险人应预先支付费用或按保险金额之比例共同支付费用。
第一千零七条
(救助之欠缺)
一、如被保险人故意不履行上条第一款之规定,丧失赔偿请求权。
二、如因过失而不作出救助,保险人则从赔偿金额中扣除其所受损害之金额。
第一千零八条
(仲裁)
一、如被保险人及保险人未能就损害金额之确定达成协议,得按一般规定诉诸仲裁,但不影响下款之规定。
二、对于仲裁员之裁决,保险人得自裁决通知日起三十日内提起司法争执,而投保人则自该日起六十日内为之。
第一千零九条
(保险人之代位权)
一、支付赔偿金之保险人在赔偿金额之范围内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对须负责之第三人之权利;被保险人有义务不作出任何损害该代位权之行为或不行为,否则,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如损害系由被保险人之卑亲属、尊亲属、养子女、直系姻亲、家庭佣人或其它以共同经济方式与其一起生活之人造成,则不发生代位权,但属故意者除外。
三、在任何情况下,代位权均不得妨碍被保险人获得部分赔偿。
四、如按第二款之规定或因合同之约定而排除保险人对某些人之求偿权,被保险人不得对彼等提起诉讼,但超出已接受之损害赔偿范围者除外。
第一千零一十条
(对投保人之请求返还权)
如属民事责任保险,保险人对故意导致保险事故之投保人有请求返还权。
第一千零一十一条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破产或无偿还能力)
一、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破产或无偿还能力,合同所生之权利及义务转为破产财产。
二、自作出宣告破产判决之日起三个月内,不论是否上诉,或自保险人知悉该判决起三个月内,保险人及破产财产管理人均得解除合同。
三、保险人解除合同后,破产财产管理人有权请求返还风险不再受保障之期间之保险费。
第一千零一十二条
(合同因保险标的物之让与而移转)
一、保险标的物被让与后,合同所生之权利及义务归取得人所有,但属民事责任保险者除外。
二、让与人负责支付保险期间之已到期之保险费,而在将让与一事及取得人之名称通知保险人前,须对后来到期之保险费与取得人负连带责任。
第一千零一十三条
(让与情况下之合同解除)
一、保险人得于知悉让与时起一个月内提出解除合同,但合同之解除于以挂号信作出通知起十五日后生效。
二、保险人行使解除合同之权利后,应将不再承担风险之期间之保险费返还。
三、取得人有权最迟于保险期间终止时解除合同。
四、如属指示式或无记名式保险单,无须将让与事宜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或取得人均不得解除合同。
五、如有多名取得人,所有取得人均须对保险费之支付负连带责任。
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免除责任之支付)
如让与合同无效或不将让与事宜通知保险人,而保险人在不知悉合同之瑕疵或让与一事时向取得人或让与人作出支付,则保险人之责任获免除。
第一千零一十五条
(被保险人之代理)
在将让与一事通知保险人前,让与人在一切效力上均视为被保险人之代理人。
第一千零一十六条
(死因移转)
一、保险合同所生之权利及义务因被保险人之死亡而移转于其继承人,但直接与被保险人人身相连之权利及义务除外。
二、第一千零一十三条之规定经必要配合后适用于死因移转,但保险人解除合同之期限自保险人知悉保险标的物归于继承人之时起计。
第一千零一十七条
(保险合同之消灭及某些种类之债权人)
一、如保险合同消灭,保险人于将合同之消灭通知债权人之日起一个月内,不得以合同之消灭对抗保险单所载或保险人透过其它适当途径知悉之物之担保之债权人。
二、上款所指债权人得支付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欠交之保险费,即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反对亦然。
三、为上款之目的,保险人应将被保险人欠交保险费之事宜通知债权人。
第二节
火灾保险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保险范围)
火灾保险包括:
a)火灾导致之毁损,即使火灾系由意外、第三人之故意、被保险人或民事责任须由被保险人负担之人之过失造成亦然;
b)火灾直接造成之毁损,以及因热力、烟雾或蒸气、灭火器具、家具之搬动及按有权限当局之命令而作出之拆除所引致之毁损;
c)因雷电、爆炸或其它类似意外所造成之毁损,不论是否同时发生火灾。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保险标的物)
一、承保范围为保险单所载之物。
二、如属家具保险,承保范围包括火灾对被保险人、其家人及其它以共同经济方式与其一起生活之人共同使用之物品造成之毁损。
三、承保范围不包括因火灾而对在保险标的物内之金钱、债权证券、文件、贵重金属、珠宝、艺术品或其它贵重物品造成之毁损,但另有明示约定者除外。
第三节
信用保险
第一千零二十条
(信用保险)
信用保险中,保险人有义务在法律及合同范围内向被保险人赔偿因被保险人之债务人不作清偿所造成之损害,包括因破产或无偿还能力而造成之损害。
第一千零二十一条
(产生保险事故之事实)
产生保险事故之事实有:
a)由宣告债务人破产之司法判决、其它相同意义之司法行为或与全体债权人签订并可对抗各债权人之司法或非司法协议所确认之无偿还能力;
b)在执行之诉中所证明或由被保险人就债务人之财务及财产状况提出之结论性证据所证明之资源不足;
c)债务人迟延;
d)债务人所在国或地区之政府或公共实体或第三国或地区阻止合同履行之行为或决定;
e)本地区尤其在涉外商事方面使合同无法履行、货物无法交付或合同所定服务无法给付之法律规定;
f)债务人所在国或地区或参与付款之国家或地区所宣告之全面延期付款;
g)如债务人所作之付款因汇兑波动而在转换为合同所定货币后再移转时无法相等于未清偿之债务金额,债务人所在国或地区宣告债务人所作之付款具有免除责任效力之法律规定;
h)由于不可归责于债务人但导致债权人迟延收取其应收款项之事实发生而出现之移转中止或移转困难;
i)在澳门以外发生之战争(包括未经宣告之战争)、革命、暴乱、兼并或类似行为;
j)在澳门以外发生之灾难性事故,例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风暴或水灾;
l)债务人为国家或其它公法人时,或如属私法人之情况,国家或其它公法人为有关付款担保人时,因不可归责于债权人之事宜而无法清偿债务;
m)如被保险人及保险人均认为无法收取债权款项之协议。
第一千零二十二条
(承保范围)
一、承保范围仅限于合同就作为保险标的之信用所约定之百分比。
二、赔偿金额之计算系根据已计算出之损害金额在作为保险标的之信用之范围及已约定之承保之百分比内为之。
三、保险单内得约定可赔偿金额之限额。
第一千零二十三条
(风险之分析)
被保险人与投保人有义务将关于作为保险标的之交易之数据通知保险人,并许可保险人查阅与该交易有关之记帐簿册及会计资料。
第四节
民事责任保险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责任保险)
一、民事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有义务在法律及合同范围内为被保险人承担风险,在被保险人须向第三人赔偿因合同所规定之事故造成之损害时作出赔偿。
二、被保险人故意造成之损害不适用上款之规定。
三、如有多名受害人而彼等有权获得之赔偿金之总数超过保险金额,则受害人对保险人之权利按比例减至该保险金额之限度内。
四、保险人如出于善意或因不知悉有其它索赔而向其中一名受害人支付超过按上款规定应付金额之赔偿金,则其应向其它受害人支付之总金额仅限于保险金之剩余部分。
五、只要损害发生于合同生效期间,即使于合同终止后,保险人仍须履行其义务。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司法诉讼)
一、除另有约定外,保险人得针对受害人之索赔采取法律上之主导行为,因此而产生之包括诉讼费用在内之负担,由保险人承担。
二、对于保险人之合理要求,被保险人应予以合作。
三、即使有以上两款之规定,如受害人与同一保险人曾订立保险合同或存在其它可能之利益冲突,保险人应将此等情况通知被保险人,但不妨碍其采取紧急措施。
四、在上款所指情况下,被保险人得将辩护权托付予其认可之人,保险人有义务在合同所定限额内承担因此而生之负担。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受害人或其继承人之正当性)
一、受害人或其继承人得直接向保险人提起诉讼,以请求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
二、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得以对抗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抗辩权对抗受害人或其继承人。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免赔限度)
保险合同内得加入相应条款,规定投保人须向第三人负担部分物质损害赔偿,但赔偿金额之限制不得对抗受害人及其继承人。
第三章
人身保险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零二十八条
(风险)
一、人身保险合同之标的为被保险人之生命、身体之完整性及健康可能有之一切风险。
二、得就与一个人或一组人有关之风险订立人身保险合同。
第一千零二十九条
(保险金额)
一、如属人寿保险或人身意外保险,保险金额须在合同内订定。
二、在上款所指情况下,保险人应作之给付不受其它种类之保险合同所生之其它给付影响。
第一千零三十条
(代位权)
一、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作出给付后不得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生之对第三人之权利。
二、上款之规定不适用于在第三人所造成之意外事故中保险人所承担之医疗及住院开支。
第二节
人寿保险
第一千零三十一条
(种类)
一、保险得订立为死亡保险合同、生存保险合同或生存死亡两合保险合同。
二、得订立从属于人寿保险之补充保险。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得订立保险合同之人)
一、人寿保险合同得由本人或第三人订立。
二、如投保人非被保险人,须获被保险人之书面同意。
三、如被保险人为未成年人,上款所指同意须由其法定代理人按一般法之规定作出,并由该未成年人认可。
四、不得订立以十四岁以下之未成年人或被确定判决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之人为被保险人之死亡保险合同。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相互保险)
在同一合同内,多人得就彼等任一人之死亡订立相互保险。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为第三人之利益订立之保险合同)
一、如属为第三人之利益订立之保险合同,得在合同中指定受益人,或于日后透过向保险人作出之书面意思表示,又或在遗嘱内指定受益人。
二、受益人之指定只要可以充分理解及客观,即使以概括或间接方式指定亦有效。
三、在遗嘱中将保险金额作出分配,在一切效力上,视为受益人之指定。
四、投保人得指定受益人或改变已作出之指定而无须保险人许可。
五、如投保人未指定受益人,则推定其保留随时指定受益人之权能;如于投保人死亡日仍未指定受益人且无确定受益人之客观准则,则保险金额转为投保人之财产。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受益人之指定之撤回)
一、不论受益人是否接受被指定为受益人,该指定亦可撤回;撤回得以上条第一款所规定之任一方式作出。
二、如受益人已接受指定,投保人死亡前后或给付到期后,投保人之继承人不得作出上指撤回。
第一千零三十六条
(撤回之放弃)
一、即使投保人已透过书面放弃撤回指定受益人之权利,于受益人接受指定前,投保人仍可行使该权利。
二、不论放弃撤回或接受指定,均应通知保险人,否则,不得对抗后来指定之受益人。
第一千零三十七条
(指定受益人之条款之解释)
一、如指定被保险人之继承人为受益人,则按法律之一般规定视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为受益人。
二、如指定被保险人之配偶为受益人,则被保险人死亡时作为其配偶之人视为受益人。
三、如指定多名受益人,保险人之给付应平均分配,但投保人另有意思表示者除外。
第一千零三十八条
(利益之不可处分性)
一、利益之处分无效,但经投保人明示或默示同意者除外。
二、如对受益人之不可撤回之指定系出于投保人之社会保障精神,即使属受益人之不可撤回之指定之情况,亦适用上款之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受益人之指定之失效)
一、如受益人谋害被保险人之生命,即使受益人之指定不可撤回,该指定之效力亦终止。
二、如属第三人之生存保险,未经被保险人许可,该受益人不得再被指定为受益人。
第一千零四十条
(受益人权利之消灭)
如受益人在给付到期日后接到领取保险人之给付之通知而于六个月内不领取,则丧失对保险人之给付请求权。
第一千零四十一条
(投保人之声明)
一、如投保人之不声明或不正确声明能影响风险之评估,则导致第九百七十四条及第九百七十五条所规定之后果。
二、然而,保险人仅得于订立合同起一年内或合同中所定之更短期限内行使因不声明或不正确声明而生之权利。
三、如投保人之行为属故意,则不适用上款之规定。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被保险人年龄之不正确声明)
一、仅于被保险人之真实年龄超过保险单所定之限度时,保险人方可主张被保险人之年龄记载不正确。
二、如年龄之记载不正确导致所付保险费少于为真实年龄应付之保险费,保险人之给付应根据保险费之无实际支付之部分按比例减少。
三、如因被保险人年龄之记载不正确而支付高于为真实年龄应付之保险费,且投保人之行为并非故意,则保险人有义务将其超额支付之部分返还。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被保险人之健康检查)
一、除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风险声明及要约所载之问卷之回复外,尚得约定被保险人须接受健康检查,开支由保险人支付。
二、对于健康检查之报告及结论,所有涉及之人均须履行职业上之保密义务。
第一千零四十四条
(风险之增大)
一、如属人寿保险,保险人之承保范围为被保险人可能有之一切风险之增大,包括与被保险人之健康、旅游或业务转变有关者。
二、上款之规定不妨碍在保险单中将某些风险排除于承保范围外。
第一千零四十五条
(保险费之支付)
一、保险合同仅于支付第一年保险费或首笔分期保险费时生效。
二、如支付第一期保险费后不再支付保险费,则保险效力于保险人以附回执之挂号信通知投保人后第三十日中止。
三、如支付第一年保险费后不再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得于以附回执之挂号信通知投保人后第三十日解除合同。
四、在上款所指情况下,如合同之规定容许,则不解除合同而将保险金减少。
五、任何对保险合同有正当利益之人,均可代投保人支付保险费。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对保险人之给付请求权之丧失)
一、受益人如为导致被保险人死亡之正犯或犯罪参与人,则丧失对保险人之给付请求权。
二、在上款所指情况下,如无其它补充指定或一并指定之受益人,应作之给付转为被保险人之财产。
三、如属第三人之人寿保险,投保人故意导致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人对投保人或受益人均无须负赔偿责任,且无须支付赎回金。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自杀)
一、如被保险人于合同生效首年内自杀,保险人无须作出给付。
二、规定保险人有义务在上款所指情况下作出给付之合同条款无效。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被保险人失踪)
如被保险人离开其住所或居所所在地且下落不明,保险人仅于推定死亡之宣告作出时方有给付之义务,但另有约定者除外。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款项之归还)
在解除合同、被保险人自杀,或其它按法律之规定或保险单之有效约定免除保险人义务之情况下,如被保险人死亡,保险人应向投保人或受益人偿还相当于赎回金之款项,但不影响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之适用。
第一千零五十条
(减少及赎回)
一、保险单上应清楚记载减少权及赎回权,以便投保人能知悉有关价值及行使其权利。
二、如投保人提出请求,保险人应于两个月内向其交付赎回金。
三、如受益人之指定属不可撤回,投保人须经受益人书面同意,方得行使赎回权。
四、如被保险人非投保人,上款之规定适用于被保险人。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减少权及赎回权之排除)
一、如属有期限之死亡保险、直接终身定期金保险及不延期之定期金保险,无减少权及赎回权。
二、如属抚恤金保险及抚恤定期金保险,无赎回权。
三、如属不附反保险之生存保险及不附反保险之延期终身定期金保险,无赎回权。
第一千零五十二条
(保险人之预先给付)
在保险单所规定之情况下,保险人得在赎回金之范围内预先向投保人作出有义务作出之给付,但以投保人得行使此权利之情况为限。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保险单之出质)
一、保险单之出质,得透过附加文件,或属指示式保险单时透过担保凭证之背书,又或按照一般法律之规定为之。
二、如受益人之指定属不可撤回,保险单之出质须经受益人书面同意。
三、如保险单已出质而所担保之债务不被履行,质权人有权行使赎回权。
四、赎回权仅于将不清偿之后果通知债务人十日后方得行使。
第一千零五十四条
(保险人应付之金额)
一、保险人应向投保人或受益人支付之金额,不得查封或作为保全措施之标的,亦不得扣押为破产财产。
二、然而,如无指定受益人,债权人或破产财产管理人得行使赎回权。
第三节
人身意外保险及疾病保险
第一千零五十五条
(准用)
一、第一千零六条、第一千零七条、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至第一千零四十条及第一千零四十六条之规定,经必要配合后适用于人身意外保险及疾病保险。
二、如未经第三人许可而订立保险合同,则推定为其订立之保险合同系代订保险合同。
第一千零五十六条
(意外)
突然、外来、剧烈、非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愿意之原因所造成之导致暂时或永久伤残或死亡之任何身体伤害,视为人身意外。
第一千零五十七条
(不属承保范围之情况)
一、承保范围内之损伤之增大所生后果如由保险事故发生以前之病理状态所造成,则不属承保范围。
二、保险人须证明以前之病理状态及其对保险事故之后果之增大之作用。
三、订立合同人得透过约定将其它不正常情况及某些危险活动排除于承保范围以外。
四、承保范围不包括被保险人在服用酒精饮品、麻醉品、其它毒品或无医生处方之有毒产品后导致之意外,但须证明被保险人之状况与意外有因果关系。
第一千零五十八条
(被保险人之义务)
即使属代订保险合同,被保险人仍须对风险作出声明。
第一千零五十九条
(疾病保险)
一、经临床证实之健康状况之任何非自愿变化,视为疾病。
二、第一千零五十七条及第一千零五十八条之规定,经必要配合后适用于疾病保险。
三、订立合同人得约定保障及被排除之风险之限度及范围。
第四章
集体保险
第一千零六十条
(定义)
一、集体保险系指投保人为使符合合同所定条件之一组人参与而订立之合同,其目的尤其为承保人之生命存续期之风险、影响身体完整性之风险或与妊娠有关之风险、无工作能力、残废及失业之风险。
二、各参与人应与投保人有同一性质之法律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一条
(参与人之份额)
参与人应付予投保人之保险份额,须与倘有之因其它原因或合同而应向投保人支付之其它款项分开支付。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参与人之排除)
一、投保人不得将集体保险合同之参与人排除,但第一千零六十条第二款所指法律关系终止或参与人不再支付集体保险合同之份额者除外。
二、参与人之排除仅于其接到投保人之通知起三十日后方产生效力,该通知应以附回执之挂号信作出。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对参与人之通知)
一、投保人应将保险人清楚列明合同之承保范围、生效日期及参与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应履行之手续之文件交付予参与人。
二、投保人尚应将合同上所作之变更及因此而产生之参与人之权利及义务通知参与人。
三、参与人在知悉合同上所作之变更后,如按其与投保人之法律关系已无义务参与该合同,参与人得终止参与。
第四卷
债权证券
第一编
一般债权证券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签发之自由)
法律无特别规范之债权证券,只要在其上载明签发该类证券之意思,且法律对该类证券并无禁止,即得签发。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无记名式证券、指示式证券及记名式证券)
一、无记名式证券系指法律视为无记名式证券之证券,或按证券上之文义或款式,得明确推定为应向持票人作出给付之证券。
二、指示式证券系指在证券上指定债权人且具有指定条款,或法律视为指示式证券之证券。
三、记名式证券系指在证券上及签发人之登记中载明债权人,但非以指示式证券方式签发,且法律不视为指示式证券之证券。
第一千零六十六条
(签发人在证券上之签名)
一、债权证券应由签发人签名,但法律豁免签名者除外;如属大量发行之证券,且习惯上一般认为经已足够,则签名得以盖章或复印签名代替。
二、如签名以盖章或复印签名代替,则得规定须按证券上所载手续为之方有效。
三、签名系指按照澳门之习惯在文件或证券上用以认别签章人之实质标志。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代理人签名及代签)
包括汇票在内之债权证券,得由一人以代理人资格签名或为他人代签。
第一千零六十八条
(给付标的之记载及金额记载之不一致)
一、债权证券上应记载给付标的。
二、如证券应付金额以大写及数码记载,二者不一致时,以大写为准。
三、如证券应付金额不止一次以大写或数码记载,所载金额不一致时,以大写之最小之金额为准。
四、如从证券上之文义明显可见有记载错误,则以无错误者为准。
第一千零六十九条
(指定为分期给付之金额)
一、债权证券之金额得指定以分期方式给付,但以法律容许者为限。
二、在上款所指情况及就每一分期给付签发一证券之情况下,只要证券清楚载明有关金额为分期给付金额或载明其代表某一分期给付之证劵,则适用《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条之规定。
三、上款之规定仅适用于间接关系范围,直接关系范围适用一般规则。
第一千零七十条
(利息之约定)
一、债权证券上得约定利息,但以法律无禁止者为限。
二、利率应在证券上载明,否则,按法定利率计算。
三、利息自证券上载明之计息日起计付,否则,自证券签发日起计付。
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受款人或后手持票人对债权之取得)
一、证券之受款人仅按其与出票人磋商所定之条件取得债权。
二、即使出票人不愿将债权证券流通,后手持票人亦得透过善意且无重大过失之取得行为而拥有债权。
第一千零七十二条
(可对抗持票人之抗辩)
一、债务人仅得以下列抗辩对抗持票人:以于发票日之无行为能力或无代理权、签名之伪造、人身胁迫、形式上之欠缺为理由者,由证券文义产生者,基于持票人之个人关系者,或欠缺提起诉讼之必要条件者。
二、债务人仅于持票人在取得证券时已知悉债务人与前手持票人间之个人关系发生之抗辩并明知有损债务人时,方得以该抗辩对抗持票人;如持票人以善意取得有关证券,则此等抗辩不得对抗有关证券之后手取得人。
三、债务人得因持票人取得证券时有恶意或重大过失或基于其它正当理由而以持票人无处分权之抗辩对抗证券持票人。
第一千零七十三条
(原因证券)
一、债权证券所生之债务,并非必然独立于有关原因。
二、如证券上载明原因,则不得以该原因并非属实而对抗善意第三人;如载明之原因表明签发人意图保留对抗第三人之权利,则得以基于所载原因之抗辩对抗第三人。
三、如证券上不载明原因,或仅以附随方式或为使证券更清楚而载明原因,则不得以基于该原因之抗辩对抗善意第三人。
四、如其它法律之规定与以上数款之规定不同,则适用其它法律之规定。
第一千零七十四条
(善意取得)
一、按照债权证券之流通规则取得债权证券者,无义务将之返还予因任何原因失去该债权证券者,但取得时有恶意或重大过失者除外。
二、恶意系指明知让与人并非证券所有人、无权处分证券、无行为能力或无代理权,或取得证券之行为有其它瑕疵。
三、如持票人取得债权证券时无恶意或重大过失,失去证券之抗辩不得用以对抗该持票人之后手持票人,即使其后手持票人知悉前手之移转瑕疵亦然。
四、有权请求将债权证券返还之人,即使并非债权证券所生权利之所有人,但按一般法取得债权者,或曾因被许可请求交付债权证券而持有该证券者,亦有权提起诉讼。
第一千零七十五条
(让与之解除)
一、如按上条规定作出之债权证券之让与被解除,债权证券之所有权归先前之真正所有人,而非无权让与而作出让与之人。
二、如让与人无权让与债权证券而将之向善意第三人让与,以便后来再取得该债权证券,按上述规定处理。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债务人之善意履行)
一、债务人有义务偿付时,如向债权证券在形式上赋予债权人资格之人作出偿付,且无欺诈或重大过失,即使获偿付者并非真正权利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为无处分权人,债务人之债务亦获解除。
二、仅于债务人就获偿付者之无权利、无行为能力或无处分权有确凿证据时,方视为有欺诈。
三、如债权证券属指示式证券,债务人有义务核对背书之连续是否符合规定,但无须认定背书人签名之真伪或证明其它因第一款之规定而产生之情况。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
(交付及受领证书或记载及受领证书之相对给付)
一、债权证券之债务人仅于收到载有受领证书或在倘有之附页上注有受领证书之债权证券后,方有义务作出给付。
二、作出给付后,得请求交付载有受领证书或在附页上注有受领证书之债权证券、仅交付债权证券或仅作出受领证书。
三、在部分给付之情况下,债务人得请求在债权证券上记载该给付,并就该给付作出受领证书。
四、给付之记载及受领证书均应由收取给付者签名并注明日期;如属部分给付,须记载部分给付之金额。
五、以上数款之规定按程序法作出必要配合后,适用于执行之情况。
六、债务人获交付债权证券后,得因付款而免除债务,即使持票人不愿将该证券向债务人移转或无权处分该证券,债务人亦取得债权证券之所有权。
第一千零七十八条
(须支付一定金额之证券)
一、须支付一定金额之债权证券不得签发为无记名式证券,如属按组别签发之债权证券,不得签发为指示式证券,但法律容许者除外。
二、未经法定许可或未符合法定许可所要求之条件而流通之债权证券无效,而使之流通之出票人须对持有该证券之善意第三人因该证券之签发而受到之损害作出赔偿。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从属权利之移转)
移转债权证券时,其固有之从属权利亦随之移转。
第一千零八十条
(代表货物之证券)
代表货物之证券赋予持票人对证券上详细列明之货物之请求交付权、对该等货物之占有、透过证券之移转对该等货物之处分权。
第一千零八十一条
(附于权利上之负担)
将债权证券所载权利或其所代表之货物出质、假扣押、查封及设定负担,仅于以债权证券作为标的而作出时,方产生效力。
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对具有射幸利益权之债权证券之用益权及质权之限制)
一、债权证券之用益人仅有权享用证券所生利益或其它射幸利益,而此等利益之运用,应按照设定用益权及在用益权期间收取之资金之运用之一般规定为之。
二、债权证券之质权并不包括上指利益或射幸利益,质权人仅对属于该证券且向其交付之息票、定期金票或股息票享有权利。
第一千零八十三条
(基础关系之担保)
基础关系之担保,确保由债权证券所生之债务之履行,甚至为第三人确保债务之履行,但如有更新,则适用更新之规定。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转换)
一、应持票人之请求,无记名式债权证券得转换为记名式证券或指示式证券,费用由持票人支付。
二、如记名式证券之出票人无明示排除转换之可能,记名式证券上所载之人得请求将之转换为无记名式证券,费用自付,且须按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之规定证明自己之身分及能力。
三、应证券之利害关系人之请求并由其支付费用,指示式证券得转换为无记名式证券,但须获所有该证券赋予权利之人及所有债务人之同意。
四、无记名式或指示式证券之签发人得透过证券上之声明表示同意证券持票人将证券转换。
五、本条所规定之同意,须在证券上载明。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更换)
如债权证券毁损至不能流通,但其主要内容及识别标志仍可清楚辨认,则持票人有权将毁损之证券交还予签发人,请求签发人给予相等之证券;签发证券之开支,须由持票人预先支付。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复合与分割)
一、按组别签发之债权证券得复合为单一证券;包含多张证券之证券,得分割为面额较小之证券。
二、上款所指复合与分割,须应持票人之请求作出,费用由其支付。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复本)
如法律无禁止,债权证券得签发为复本,关于签发汇票复本之规定之适用部分,延伸适用于此等复本。
第一千零八十八条
(时效之中止)
一、债权证券之时效,对声请禁止付款之人于禁止付款时中止,对声请撤销之人于将撤销之裁判通知债务人后中止。
二、中止期间自声请禁止或将撤销之裁判作出通知时开始,并于撤销程序终止时终止;如属后者之情况,须发生第一千零九十七条第二款及第三款所指任一事实。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证券之灭失)
如代表债权证券之文件实质上灭失或无法将证券上所载权利详细列明,则因此而不能行使及不得被处分之权利并不消灭;如自愿对未能以证券作为证明之权利人履行债务,该履行产生免除债务之效力。
第一千零九十条
(权利之消灭)
一、如证券上所载之权利于履行债务时消灭,且在证券上载明该债务经已履行,则该履行对当事人及第三人均产生效力。
二、如证券上无载明,该履行仅得在直接关系范围内作为对抗,或仅得对抗取得证券时明知该行为有损债务人之第三人。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赋予正当性之文件及非证券性文件)
本编之规定,不适用于仅用作识别有权请求给付之人之文件或容许不遵循让与之固有方式而移转权利之文件。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特别规定)
一、本法典之其它规定与特别法另无规定之事宜,适用本编之规定。
二、公债证券、钞票及其它类似证券,受特别法规范。
第二章
无记名式证券
第一千零九十三条
(移转)
一、移转无记名式证券时,须有转让人与取得人间所达成之约定,并须将证券交付予取得人;交付得由转让人作出,或由他人依从转让人之指示作出;将证券交付予取得人指定之第三人,视为交付予取得人。
二、如取得人已持有该证券或在占有改定之情况下,则无须作出交付。
三、设定债权后,无记名式证券之所有权得以适用于取得动产所有权之方式取得,并得因抛弃而以动产丧失之方式丧失。
四、得将无记名式证券所生之债权让与,但移转时须将证券交予受让人。
第一千零九十四条
(无记名式息票或类似息票)
一、如已就证券发出无记名式息票,债务人不得因主要债务消灭或支付利息之义务撤销或变更,而对抗基于该等息票之请求,但息票上另有规定者除外。
二、支付本金时,如未交付偿还本金后到期之息票,债务人有权留置利息金额,直到该息票之时效期间完成为止,但对该等息票作出担保或该等息票已撤销者除外。
三、第一千零七十八条之规定不适用于非为该条所规定之证券而签发之息票;如系为该条所规定之证券而签发,决定许可签发该等证券时,亦默示许可签发息票。
第一千零九十五条
(撤销)
一、无记名式证券如全部或部分灭失、遗失或失窃,得应证券权利人之声请撤销。
二、毁损程度严重至无法作出第一千零八十五条所指更换时,视为灭失。
三、签发人应向持票人提供为撤销程序所必需之信息、文件及其它证据方法;此等文件或其它证据方法之开支,应由持票人预先支付。
四、如为大量签发、见票即付及用以代替现金之独立息票或无利息之无记名式证券,不得撤销。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
(禁止付款)
一、灭失、遗失或失窃证券时,如已提起撤销之诉,法院得应持票人之声请禁止签发人、证券上所记载之人或声请人指定付款之人向证券持有人付款,否则,须重新付款;如证券已到期,法院得许可彼等将证券之金额提存,并指明提存地点。
二、法院之禁止包括对息票、定期金票或股息票重新签发及更换。
三、应将禁止付款一事通知签发人及第一款所指之其它人,并应予以公布。
四、签发人所作之禁止付款,对证券上未记载之付款人亦产生效力。
第一千零九十七条
(禁止付款之撤销)
一、如撤销程序于撤销证券前因任何原因而终止,法院应依职权撤销禁止付款。
二、如按照程序法之规定因声请人之过失而发生导致保全措施失效之先决条件,亦应解除禁止付款。
三、如知悉证券之持有人,则持票人应于法院所定期限内向其提起返还之诉,不于该期限内提起或声请人怠于促使程序之进行,则按上款之规定解除禁止付款。
四、撤销应如同禁止付款般作出通知及公布。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
(善意付款)
即使证券持票人已将灭失、遗失或失窃通知债务人,但如债务人向证券之持有人付款时并无恶意或重大过失,亦获免除责任。
第一千零九十九条
(持票人于时效期间完成前后之权利)
一、灭失、遗失或失窃之无记名式证券之正当持票人,将该等事实通知签发人并对该等事实作出证明后,得于时效期间完成后请求付款。
二、如债务人在时效期间完成前向证券持有人付款,则获免除责任,但证实其付款时有恶意或重大过失者除外。
三、即使无撤销之诉,灭失、遗失或失窃之无记名股票之正当持票人,亦得经由法院许可行使该等股票所生之权利,但于必要时须提供担保;如无其它人提示该等证券,则即使于时效期间完成前亦得行使该等权利。
四、作出上指通知者,有权对证券之持有人行使权利。
第一千一百条
(独立息票)
一、如灭失、遗失或失窃独立息票,法官须应息票权利人之声请,命令于息票到期后法官所定之期限内将息票金额提存;如息票已到期,则于作出司法裁判后提存。
二、如无人对息票金额享有权利,则须于息票时效期间完成后按法院之裁判命令将息票金额交付予声请人。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