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设立日照市岚山区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12:04:10  浏览:87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设立日照市岚山区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设立日照市岚山区的批复


(2004年9月9日国务院文件国函[2004]71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申请设立日照市岚山区的请示》(鲁政发〔2002〕59号)及有关补充报告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设立日照市岚山区。将日照市东港区的岚山头、安东卫2个街道和虎山、碑廓、黄墩、后村、高兴、巨峰6个镇划归岚山区管辖。岚山区人民政府驻岚山路。

岚山区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勘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政发[2006]4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一月十六日

  

吉林省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确保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部署,抓住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责任机制,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促进2006年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劳动关系、培训鉴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金保工程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个方面35项工作。

  (一)就业和再就业方面(9项):

  1.创造城镇就业岗位数量,其中: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规划落实数量。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4.城镇登记失业率。5.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数量。6.财政就业专项补助资金。7.劳务输出人数,其中:(1)省外输出人数;(2)吉林保安进北京人数;(3)境外就业人数。8.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当年新到位金额。9.小额担保贷款当年新发放金额。

  (二)劳动关系方面(2项):

  10.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其中: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11.农民工工资当期支付率。

  (三)培训鉴定方面(5项):

  12.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人数。13.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就业率。14.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人数及创业成功率。15.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其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高技能人才人数。16.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基地建成率。

  (四)养老保险方面(5项):

  1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其中:(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保人数;(2)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比例。18.基本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19.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2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其中:社区管理率。21.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到位率。

  (五)失业保险方面(3项):

  2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失业保险费征缴金额(含清欠)。24.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

  (六)医疗保险方面(2项):

  2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其中:城镇居民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人数。26.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

  (七)工伤保险方面(2项):

  2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其中:高风险企业参保率。28.工伤保险缴费率。

  (八)金保工程方面(3项):

  29.基金管理合规率。30.省市联网达标率。31.市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达标率。

  (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4项):

  32.符合低保条件城市困难居民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率。33.市(州)、县财政城市低保资金最低预算到位率。34.城市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率。35.街道(镇)、社区城市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达标率。

  三、责任期限

  自2006年1月1日始,至2006年12月31日止。

  四、考评方法

  考评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市(州)政府落实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情况,由省政府负责考评,采取省考评督查组集中考评与省直相关业务部门日常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县(市、区)政府落实目标责任制情况,由市(州)政府负责考评。目标责任制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半年初评情况进行通报,年终总评采取将各类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日常工作情况加权评分的办法进行综合平衡后排序,并予以通报表彰。具体考评时,对能够量化的指标,进行定量考评;对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考评工作采取深入基层、查阅表册账卡、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

  五、奖惩办法

  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不再设立综合先进单位,只对9个方面单项工作进行考评,并依次排序,评出单项工作先进单位,具体奖励名额根据年终考评情况确定,并分档予以表彰奖励;对在实际工作中开拓创新意识强、效果显著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设立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对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力,目标任务完成不好,或由此引发频繁集体、越级上访和突发性事件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六、组织领导

  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仍然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市(州)政府与所属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分级组织落实。全省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工作,由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负责,省政府督查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组织实施工作的领导。同级劳动保障、民政、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公司等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附件:吉林省2006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指标解释

  一、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规划落实数量:指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5〕45号)明确的开发重点和开发规划,落实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数量。

  二、财政就业专项补助资金:指按照2005年度省财政下达各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最低预算建议数完成情况。主要用于支持就业、解决并轨遗留问题和补充失业保险。

  三、境外就业:指本地劳动力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包括通过劳动保障部和商务部批准的中介机构到国(境)外就业的总称。

  四、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当年新到位金额:指到报告期末各级财政安排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当年新拨付到担保基金专用账户的金额(不含2005年末以前已拨付到位的担保基金额)。

  五、小额担保贷款当年新发放金额:指到报告期末经办银行当年实际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不含2005年末以前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金额)。

  六、劳动合同签订率:指报告期实际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占应签订劳动合同人数的比。计算公式为:

  劳动合同签订率=实际签订劳动合同人数/应签订劳动合同人数×100%

  七、农民工工资当期支付率:指农民工工资当期实发数与应发数的比率。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农民工工资应按月足额支付,建筑业不能按月支付,最长不能超过2个月。计算公式为:  农民工工资当期支付率=农民工工资实发数/农民工工资应发数×100%

  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基地建成率: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基地实际建成数与应建数的比率。按规定,2006年全省每个市(州)、县(市、区)都应建立(或改、扩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基地。计算公式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基地建成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基地实建个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训基地应建个数×100%

  九、城镇居民参加住院医疗保险:指凡是未参加或没能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城镇居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以企业、团体或家庭为单位参加住院统筹的医疗保险。

  十、社保基金管理合规率:指基金合规金额与基金全部金额的比率。(一)基金: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和城市低保资金。(二)违规金额:指违反基金管理规定使用的各项资金数额。计算公式为:

  基金管理合规率=(全部基金总额-违规金额)/全部基金总额×100%

  十一、省市联网达标率:指各市州与省联网实际完成情况占应联网达标情况的比率。其达标标准为:2006年底,完成省市联网,并实际应用,能够开展养老保险数据监测、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数据的整理、上传工作。计算公式为:  



省市联网达标率=已完成省市联网情况/应完成省市联网情况×100%

  十二、市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达标率:指市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完成情况与应完成情况的比率。(一)建设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软件应用,建立全市统一信息网络平台,支持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信息两大业务系统。(二)建设标准: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设备满足目前业务及扩展需要,承载本级数据中心的各项职能。(三)组织保障:有专门的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数据中心的建立和运行维护。(四)数据中心应建设成为本级唯一的一个中心节点,承担对上对下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功能。计算公式为:  



市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达标率=市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完成情况/市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应完成情况×100%

  十三、市(州)、县(市、区)财政城市低保资金最低预算到位率:指市(州)、县(市、区)财政实际列入并到位的低保资金与年初计划列入的低保资金比率。计算公式为:

  最低预算到位率=市(州)、县(市、区)财政实际列入并到位的低保资金/市(州)、县(市、区)财政年初计划列入的低保资金×100%

  十四、城市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率:指实际通过金融机构向低保对象发放的资金与全部低保资金总额(国家、省级低保补助资金及地方列支的低保资金)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社会化发放率=通过金融机构发放的低保资金/低保资金总额×100%

  十五、街道(镇)、社区城市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达标率:指街道(镇)、社区配备有低保工作专用微机并实现与省、市(州)、县(市、区)的网络连接,达标率的计算公式为:  



信息化建设达标率=实现网络连接的街道(镇)、社区个数/全部街道(镇)、社区个数×100%

  注:其他指标解释见2004年、2005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永州市市直国有工交企业置换职工身份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永州市市直国有工交企业置换职工身份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永政发[2004]1号

市直有关单位,市属各企业:
《永州市市直国有工交企业置换职工身份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四年元月十四日


永州市市直国有工交企业置换职工

身份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市直国有工交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处理职工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湘政发[2000]13号文件精神,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置换职工身份",是指国有工交企业现有全民所有制固定工、全民所有制合同工(包括在岗职工、下岗职工和与企业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的职工及本企业派往其它经济组织中工作的职工),通过按规定给予职工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后,即终止与原企业劳动关系,取消全民职工身份,让职工走向市场。
  第三条 市直国有工交企业现有全部在职职工,都纳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范畴。凡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都必须解除或终止职工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凡企业解除职工的劳动关系时,都必须坚持和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二章 安置、补偿标准


  第四条 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关系时,其安置补偿如下:
  1、全民固定工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补偿标准为: 1-10年(含10年)工龄段每年发给1.5个月相当于本人的月平工资;10年以上工龄段,每年发给2个月相当于本人的月平工资。分段计算,累计最多不超过36个月。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按湘政办发[1999]12号、湘劳社函[2000]9号文件要求,不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如本人要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可选择按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办法进行补偿。
  2、全民劳动合同制工人,合同尚未到期的,终止劳动合同时,按劳动部(1994)481号文件规定领取经济补偿金,其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相当于本人上年度月均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后未重新就业的,可按规定进入失业保险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时间最长不超过24个月。也可选择按全民固定工的标准发给一次性安置费,不再享受失业保险。
  3、凡纳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安置费标准,按国务院国发[1994]59号、国发[1997]10号文件执行。
  4、职工工龄按周年足月计算(国家政策另有规定的按政策规定办),具体时间以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改制方案核定的日期为准。
  第五条 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称号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优惠外,置换时另给予适当优惠:其中国家级劳动模范补偿5年工龄,省级劳动模范补偿3年工龄,市级劳动模范补偿1年工龄。同时获得多次或多级别劳动模范称号的,就高不就低,不重复累计补偿。对获得高级职称的人员,按实施任职年限计算,5年以内补偿1年工龄,5年以上补偿3年工龄;既是劳动模范,又具有高级职称的,只能享受其中的一项。优惠补偿工龄每年按1个月的安置费计算,在置换身份补偿金基础上累加。
  第六条 企业职工工资包括档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企业自行确定的除外)。职工安置费和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费计算标准是:凡企业上年职工个人月平工资高于上年市直国有工交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上年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收入计算;凡低于的,则按上年市直国有工交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第七条 对下列人员除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发给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费外,企业还应发给以下有关补助。
  1、企业在被正式批准改制期间,对已怀孕和正在休产假的女职工,按有关规定一次性发给产假期间的工资、哺乳期间的生活费和分娩住院费,其中,产假期和哺乳期累计不得超过一年,分娩住院费为1200元,违反计划生育条例的不享受该项政策。
  2、职工因工伤残或患职业病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按市直国有工交企业在岗职工上年月人均工资依次发给16个月、14个月、12个月、10个月、8个月、6个月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3、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的补偿,按劳动部[1996]266号、省劳动厅[1986]18号文件规定执行。
  2004年元月1日以后发生的工伤事故处理,依据2003年4月国务院第375号令和相关规定执行。
  4、对患有绝症、重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由单位统一组织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指定的医院检查诊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鉴定确认后,根据劳动部发[1994]487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发给一次性医疗补偿费,即绝症病人每人12个月、重病每人9个月的上年度市直国有工交企业在岗职工月人均工资。
  职工同时符合本条第2、4两款条件的只取其一,就高不就低。
  第八条 企业改制前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职工生活费等,置换时应一并予以偿还。
  1、欠职工工资,是指企业因工作需要,正常上班的职工根据企业当时的工资制度及工资标准应发而未发足部分,改制时予以清偿。
  2、欠医药费,是指按原企业职代会规定的标准,应报而未报部分的医药费;或以货币形式包干使用,应发而未发足部分的医药费,改制时应予以清偿。其中:2002年之前的按企业原已规定标准清偿,2003年以后,可选择两种办法清偿,或是按企业原规定标准清偿,或是必须参保后按医疗保险办法清偿,但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种办法。
  3、欠发职工生活费,是指中发[1998]10号文件下发后,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方案和企业的相关规定,职工与企业签订协议进了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其生活费应由企业发放部分,因企业经济困难而未发足的部分给予补偿;2000年10月以后,除进了中心和企业"两不找"人员以外,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应由企业按当年城市最低生活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而没有足额发放的部分,应给予清偿。
  4、欠独生子女费。未满14周岁独生子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的),按国家规定每年6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应发而未发部分。
  5、欠本企业职工个人集资款,在改制期间,按政策有关规定承付本金。
  第九条 按政策有关规定一次性清算到职工个人的安置费、经济补偿金和有关补助费用及企业欠职工的有关资金,原则上应由企业按有关规定以货币方式一次性予以支付。企业无力一次性支付的,可以由企业与职工签订协议,采取分期支付办法解决。企业兑现补偿资金有困难的,也可用资产补偿,实行折计股权支付,职工认领债权支付,有效资产作价支付,冲减职工租住(购买)本企业住房的房租(购房款)或企业继续代缴社会保险费等方式支付。折计股权支付,可适当给予优惠。按照资产的评估价值,可以按最高不超过1:1.2的比例,量化资产作为一次性安置费用。
  第十条 与企业签订停薪留职协议的职工,或是与企业约定"两不找"的职工,未解除劳动关系前,只要本人在此期间认真履行合同,按规定向社保部门缴纳了养老保险费(个人和单位部分),到符合退休条件时,按劳动部门的规定办理,享受相应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与企业签订了正式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的职工,按其在企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1个月的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拥有全民合同工身份的挂靠工,不应列入企业补偿范围。
  第十二条 1962年"精简下放"的职工,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生活补贴,由企业一次性补偿10年。
  第十三条 无固定收入的离休干部配偶和遗孀,以及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经组织批准退职干部预留10年生活补助费,一次性缴纳到市委老干部局资金专户,由市委老干部局代发。其生活补助费标准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的配偶为每月220元,遗孀为每月300元;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的配偶生活补助费为每月200元,遗孀为每月280元。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经组织批准退职干部的生活补助费标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每月300元,解放战争时期的每月280元。

第三章 养老保险


  第十四条 实施产权改制的企业,应优先清偿在职职工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规定足额记录至职工本人转换身份之月时止,建立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发放个人帐户手册。
  第十五条 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无论是否再就业,都必须在60天之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接续社会养老保险手续,按现行政策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计发养老金。在重组企业再就业的,由重组企业办理接续养老保险手续,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自谋职业、采取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由本人直接到社保机构办理接续养老保险手续,按每半年或年度缴纳养老保险费。具体办法如下:
  (一)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按转换身份前的标准缴纳;
  (二)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可以自愿选择转换身份前的标准或者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标准缴纳。按转换身份前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享受原规定退休待遇,按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享受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养老待遇;
  (三)转换身份的职工,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至正常退休年龄的,由新企业或本人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 距正常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职工,可以提前退休,不参与身份置换。但必须提供档案资料,并由企业和职工按规定缴足提前退休期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发的养老金(以上年度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标准)及医疗保险费、大病互助费等,方可办理正式退休手续。提前退休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标准是:以企业改制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8%,其中个人缴费比例为8%。职工提前退休期间的养老金,全部由企业一次性缴纳。
  第十七条 改制企业中,现在企业管理岗位的女干部,只要在生产一线岗位从事过生产劳动的,企业改制时,可按女工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
  第十八条 从事属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的职工,企业改制时,没有达到提前五年退休的,按职工实际从事特殊工种时间,实行工龄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年补3至6个月工龄,最高不超过5年。
  第十九条 实施"两个置换"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实施破产关门走人的企业应按财政部财企[2001]175号文件规定,由企业在职工安置费中一次性为离、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人员)预留10年养老金,再折半核定提取。破产重组企业和其它改制重组企业为离退休人员原则上预留10年养老金,只计不提。
  (二)改制企业,按规定清偿历史欠交的养老保险费后,退休人员管理应全部由当地社区管理,离休人员管理按有关规定实行管理。养老金由市社保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二十条 实施"两个置换"的企业所欠和应缴的养老保险费,应在资产处置之前,从有效资产中优先清偿,企业确实无力清缴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

第四章 实行医疗保险


  第二十一条 医疗保险缴费:用人单位按上年度单位职工工资总额6%缴纳;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的2%缴纳,由所在单位从本人每月工资中代扣缴;退休人员不缴纳。
  1、缴费基数上不超过工资总额300%,下不低于60%。
  2、个人帐户,按不同年龄段划入:45周岁以下按缴费工资基数的0.7%划入;45周岁以上按缴费工资基数1.2%划入;退休人员按用人单位上年度平均工资3.4%划入。
  3、待遇:当月缴下月享受,当月未缴,下月暂停享受,并可以采取"高进高出"、"低进低出"。
  第二十二条 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因单位破产、撤销、解散及改制身份置换等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未重新就业前,可凭解除劳动关系书面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接续医疗保险关系手续。个人以上年度全市国有工交企业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含单位缴纳部分),也可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参保,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不参保者不享受。
  第二十三条 置换身份的职工,被重组企业重新录用后,其用人单位和本人按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
  第二十四条 改制企业中被置换身份的人员,属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范畴的,按《永州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试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
  第二十五条 改制企业自终结之前30天内必须向市医保经办机构申报,并提供有关资料,包括退休人员、提前退养人员、离休干部以及置换身份的职工名册、人数,办理和接续有关参保手续。
  第二十六条 改制企业的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由所在企业按每人20000元的标准一次性为其清缴医疗保险费交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第二十七条 改制企业中无固定收入的离休干部配偶及遗孀,达到退休年龄的由离休干部所在企业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偿基本医疗保险费;其本人按6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大病医疗互助费;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按永政发[2000]8号文的规定参保。
  第二十八条 改制企业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含已退休、病退、提前退休、因公致残退休及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职人员),由所在企业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偿基本医疗保险费、由职工本人按每人6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大病医疗互助费,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改制企业中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因公致残退休者除外),距法定退休年龄期间,个人与企业应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其中企业按改制时上年度年缴费工资基数的6%,个人按改制时上年度个人缴费工资基数2%和每年60元的大病医疗互助费的标准一次性清缴到法定退休年龄止。
  第三十条 企业应在资产处置之前,从有效资产中优先清偿应由企业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企业和离退休人员按规定一次性清偿医疗保险费用后,按以下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一)改制企业的离休干部、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市直同类人员医疗保险待遇;
  (二) 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含病退、特殊工种退休、因公致残退休及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职人员),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享受,即:享受退休人员住院医疗待遇,个人帐户按每人每月规定的标准建立;
  (三)改制企业中按本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享受在职人员住院医疗待遇;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退休人员住院医疗待遇。个人帐户均按每人每月规定的标准建立。
  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手续的办理程序:按照隶属关系管理的原则,由所在企业在实施置换时分类填写《"两个置换"企业离退休人员花名册》,连同离退休审批手续,报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定、核算、缴纳应清偿的医疗保险费,并领取医疗保险手册、病历卡和个人帐户IC卡。

第五章 失业保险和就业服务


  第三十一条 企业改制时,所欠缴的失业保险费必须优先清偿。企业实施改制后,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参加失业保险。
  第三十二条 职工与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不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领取了经济补偿金,并未重新就业的,按规定申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十三条 与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生活困难且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可向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三十四条 对已与原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有关部门应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援助、职业指导援助、就业信息和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援助、劳动保险事务代理援助、生活保障援助和特困群体的特殊援助。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应按规定免费为改制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第三十五条 与原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从事社区就业的,凭《湖南省社区就业服务证书》,享受湘政办发[2001]16号、湘发[2002]18号文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级各部门必须按规定落实。
  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40、50"人员,按有关政策给予再就业援助。
  第三十六条 改制重组的企业要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原企业置换身份的职工。录用的职工占本企业职工总人数60%以上的,享受省级再就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占本企业职工总人数30%以上的,享受市级再就业基地的优惠政策。

第六章 置换职工身份工作程序与社会职能移交


  第三十七条 改制企业必须制定置换职工身份的安置方案,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报市国企改革办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 职工置换身份后,原劳动关系即行解除,由企业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九条 职工置换身份后重新就业的,用人单位应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鉴证手续,重新确立劳动关系。
  第四十条 企业实施"两个置换"后,企业职工的档案(含退休人员及已死亡职工档案)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移交社区管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市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离休人员档案移交主管部门管理;县处级干部档案,由市委组织部管理。
  第四十一条 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人事档案要进行清理登记,职工再就业时,档案关系可随时转移。其余养老、低保、医疗、失业、住房公积金、党团关系、工会、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关系按照就近原则移交至本人户口所在地和街道办事处(乡、镇)的社区居委会管理。各街道办事处(乡、镇)和社区居委会都要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站(或服务中心),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提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对接收市直国有工交改制企业职工管理的社区,实行支持、鼓励政策,按每接收100名职工每年补助1万元的标准,给予工作经费补助,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原发文与本实施细则不一致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以前已经批准改制终结的,不再据此更改。
  第四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归市人民政府。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