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对冒领基本养老金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5 22:44:47  浏览:967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对冒领基本养老金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宜政办发〔2003〕31号



关于印发对冒领基本养老金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对冒领基本养老金行为的举报奖励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关于对冒领基本养老金行为的举报奖励办法

为鼓励广大公民自觉抵制和检举冒领基本养老金行为,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基本养老金完整、安全,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举报及受理
(一)公民可以通过电话和信函等方式举报冒领基本养老金的行为。提倡公民署名举报,不愿署名举报的,可以采取编码方式举报,即用阿拉伯字母任意编排一组6位数的号码,一式两份,一份随举报材料邮寄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份由本人保存,作为举报核实后兑奖依据。
(二)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举报冒领基本养老金业务。无论是署名举报还是编码举报,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均实行专人管理,及时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公布举报受理电话。
(三)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征得举报人同意,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和身份。擅自泄密的,依法给予处理。
二、举报奖励
(一)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到举报后,应在6个工作日立案并开展调查。经查证属实的,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对举报人按被冒领基本养老金总额的10%给予奖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以适当方式通知举报人兑奖。
(二)署名举报者,携带本人公民身份证件直接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兑奖手续。未署名的编码举报者,应提供本人保存的举报编码,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核对,举报编码一致的,办理兑奖手续。编码举报人因个人原因造成编码泄密的,不予兑奖,责任自负。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举报人的奖励情况予以保密。
(三)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三、对冒领基本养老金的查处
对冒领基本养老金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除依法追回冒领的基本养老金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有关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附则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

锡政发〔2008〕359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无锡市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保证政令畅通,推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政府对市政府部门和各市(县)、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含主持工作的副职,以下统称行政首长)的行政问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政府部门包括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派出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本办法所称行政问责,是指市政府对行政首长,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失职、影响行政秩序和效率,造成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 行政问责应当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坚持责权统一、有错必纠、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合法、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五条 行政首长应当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市人民政府依法赋予的各项职责,认真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六条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实施问责办法的组织协调,市监察局具体承办,市人事局、市审计局、市政府法制办及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 行政首长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或者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的;
  (二)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以及应当公开的决策信息,未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或者未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的;
  (三)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的决策行为,造成工作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八条 行政首长行使权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制定的决定和命令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机关的决定、命令相抵触的;
  (二)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或者行政强制措施等行为的;
  (三)采取的行政措施违法或者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截留、滞留、挤占或者挪用财政资金和政府代管资金的;
  (五)违反规定安排使用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或者国有资产流失的;
  (六)非法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
  (七)利用权力为本人、本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九条 行政首长对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执行不力、效能低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国家方针政策或者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不落实或者拒不执行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完成市政府部署的工作目标任务的;
  (三)不正确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给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失,或者给市政府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建议、提案不办理、不答复,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十条 行政首长履行监管职责不力或者处置失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未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妥善处理和组织救援的;
  (二)未按规定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发现重大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隐患后不依法采取处置措施,出现重特大责任事故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瞒报、谎报或者故意迟报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的;
  (四)重大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失误或者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五)对涉及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或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对所属单位或者工作人员监管不力,导致其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七)对所属单位或者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包庇、袒护、纵容的;
  (八)授意或者指使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或违纪违法的。
  第十一条 行政首长的其他职务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应当问责。
  第十二条 下列情形为行政问责的信息来源渠道:
  (一)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
  (二)市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的问责建议;
  (三)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问责建议;
  (四)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问责建议;
  (五)工作考核或者政风、行风评议结果;
  (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问责建议;
  (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检举和控告;
  (八)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九)其他途径获知的行政问责信息。
  第十三条 行政问责的形式包括: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停职检查;
  (六)责令辞职;
  (七)建议免职。
  采用前款第(五)、(六)、(七)项方式问责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需要追究被问责行政首长其他责任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市政府根据行政问责信息,发现行政首长可能有应当问责的情形,应当责成市监察局或者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调查组应当在60日内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完成调查。情况复杂的,经市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调查期限。
  被调查的行政首长应当配合调查,并有权陈述和申辩。
  第十五条 调查人员办理的行政问责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六条 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应当向市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行政问责情形的事实、初步结论和处理建议。
  第十七条 市政府接到调查组的书面调查报告后,应当集体讨论作出是否问责的决定。对应当问责的,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采用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采用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停职检查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采用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十九条 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二十条 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可免予问责。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对行政首长的问责处理决定由监察局实施,并书面通知本人,同时告知复核、复查申请权。
  第二十二条 行政首长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依照有关规定程序申诉。
  第二十三条 行政首长拒绝执行问责处理决定的,按程序免去其职务后,再作出处理。
  第二十四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或者本部门的行政首长问责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建设年鉴》有关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办公厅


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建设年鉴》有关工作的通知



建办秘函[2005]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市政管委,市规划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深圳市建设局、规划国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局(局、总公司),中央管理的有关大型企业:

  建设部办公厅在组织编纂出版《中国建设年鉴》的工作中,得到了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建设司局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做好《中国建设年鉴》的组织编纂出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国建设年鉴》按年度编辑出版,每年一卷。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和彩版征集汇编工作,由《中国建设年鉴》编辑部负责。具体办法详见《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编辑工作的说明。

  二、2004年《中国建设年鉴》的组稿编辑工作已经开始,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做好稿件撰写和报送等工作,于2005年6月20日前寄送建设部办公厅秘书处(联系电话:010-68394259)或《中国建设年鉴》编辑部。撰稿中有关的具体事宜请与《中国建设年鉴》编辑部联系(联系电话:010-88082113,010-88082112,010-68394982)。

  2004年3月30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中国建设年鉴>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办秘函[2004]173号)停止执行。

  附件:关于认真做好《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编辑工作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办公厅
二○○五年一月六日

  附件:

关于认真做好《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编辑工作的说明

  根据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建设年鉴》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办秘函[2005]3号)精神。为了做好《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的编辑和发行工作,说明如下:

  一、抓紧做好《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的组稿和编辑工作

  《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将全面记载2003年度各地区、各部门建设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情况和主要成就、出台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改革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城镇住宅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管理、住宅与房地产市场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等,要重点记载。

  《中国建设年鉴》采用纪实性文体,文稿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事求是,数字准确。各地区稿件一般在2万字左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建设部机关各司局稿件在1万字左右。文稿可选配4-6幅工程建设和重大活动照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珍贵照片,包括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重大建设活动、视察重大建设项目的照片,或具有典型意义与史料价值的建筑工程照片,将作为“特载”刊登《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

  《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建设大事记”专栏,按月、日简要记载了国家和地区2003年度建设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点工作。每条文字300字以内。各地建设厅(建委及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组织编写、推荐。

  《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没有交稿的单位请于2005年6月20日前将文稿(及光盘)连同照片寄建设部办公厅《中国建设年鉴》编辑部。文本体例可参照《中国建设年鉴》(2003卷)撰写。

  二、请协助做好《中国建设年鉴》的发行工作

  《中国建设年鉴》是一部大型文献史料性工具书。不仅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国家建设事业各个领域每年度的发展状况和达到的水平,还收录了国务院领导、建设部领导讲话,及国务院和有关部委一批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请各地协助做好《中国建设年鉴》发行工作。具体办法参见《中国建设年鉴》编辑部关于发行工作的办法。

  三、已经向《中国建设年鉴》编辑部送交了《中国建设年鉴》(2004卷)稿件的地区和部门,应积极做好《中国建设年鉴》(2005卷)稿件的组织编写工作。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办公厅《中国建设年鉴》编辑部

  邮  编:100835

  联 系 人:邱迎方

  联系电话:(010)88082113 (010)88082112

       (010)68394982

  传  真:(010)88082114

  电子信箱:ZGJSNJBJB@163.com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